越南將發展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體系,不按照行政邊界封閉,與國家總體規劃、區域規劃等緊密相連。

截至2020年12月,全國有862個城市中心,其中特殊城市2個,一類城市23個,二類城市31個,三類城市48個,四類城市90個,五類城市668個。 城鎮化率提高從 2010 年的 30.5% 到 2020 年的 39.3%。

城市化使 770 萬農民遷入城市

根據《2021-2030年到2050年全國土地利用規劃報告》草案,到2020年底,全國城鎮用地總面積將達到202.807萬公頃,佔自然總面積的6.12%。

擁有大城市地區的地區包括:廣寧 119,660 公頃、清化 84,250 公頃、林同 80,900 公頃、平陽 68,040 公頃、胡志明市 59,950 公頃、廣南 57,550 公頃、Thua Thien Hue 54,377 公頃、芹苴 47,250 公頃,同奈 45,640 公頃,河內 43,020 公頃,多樂 40,750 公頃,海陽 39,470 公頃。

到2020年底,全國平均城鎮用地為530平方米/人,但全國各地區和地方之間存在較大差異。

具體來說,中部高地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積非常高,高達1137平方米/人,北部中部和山區1136平方米/人,湄公河三角洲720平方米/人,中北部和中部海岸是689平方米/人,而紅河三角洲和東南部的這個數字很低,分別為422平方米/人和197平方米/人。

海防、廣寧、峴港、廣南、廣義、慶和、寧順、安江和堅江等一些地方城市化率高,促進了巨大的增長。

但是,城市用地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行政決策,其速度快於經濟發展的要求。

快速的城鎮化速度使得城鎮人口也迅速增加,到2020年底將達到3400萬人,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5%。

2011-2020年城鎮人口平均增長率為2.64%/年,是全國人口增長率的2倍多,是農村人口增長率的6倍。

其中,遷移因素導致城鎮人口增加130萬人,占城鎮人口的3.8%。

尤其是多地的公社向區鎮“轉型”,在2020年帶動了770萬農村居民向城鎮居民轉變,佔總人口的近22.6%。

但是,城市發展質量不高,基礎設施體係不同步。城市與農村之間、中心與城郊地區之間缺乏連通性。城市與商品、服務和物流供應鏈之間的聯繫仍然薄弱。

容量大、管理水平低、創新慢、交通堵塞、洪水氾濫、環境污染、很多地方缺乏、社會服務超負荷……

衛生城市的強勁發展

在未來的時間裡,越南將發展一個不按行政邊界封閉的可持續城市體系,與國家總體規劃、區域規劃等等 緊密相連。

在充分發揮地理、經濟、社會和文化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城市網絡,同時支持區域和地方發展。

大力發展衛星城市,限製過分向大城市發展的趨勢。

加強經濟走廊沿線城市、經濟區、重點經濟區、國家經濟區(口岸和沿海地區)的互聯互通,與東盟地區國家、中國、大湄公河次區域(GMS)、東北亞…確保城市的動態和高效發展。

全國城市網絡按層次劃分,包括:全國城市中心;省際層面的中心城區;省級中心城市中心;地區級的中心城市中心;城市中心、農村居住區集群(簡稱為區域級中心城市)和新的城市。

以06個國家經濟社會區域為基礎,調整城鎮化基本區域發展。

具體而言,主要增長極位於04個重點經濟區:以河內首都、海防市為主要驅動力的北部(北部重點經濟區)。

中部地區(中部重點經濟區)以峴港市和順化市為主要驅動力。

南部(南部重點經濟區),以胡志明市為主要推動力;以芹苴市為主要驅動力的湄公河三角洲重點經濟區。

支撐(次要)增長極位於區域內。具體而言,北部中部和山區有Moc Bai市、Viet Tri市、Thai Nguyen市和Hoa Binh市的驅動力城市。

紅河三角洲地區有南定市;中北部地區有 Vinh 市、Con Cuong 市區、Thai Hoa 市。

中南部海岸地區包括歸仁市、芽莊市、Van Phong – Khanh Hoa灣區;西元高地有一座城市, Buon Me Thuot。

東南地區有Bien Hoa 市、頭頓以及與國內-國際邊境口岸經濟城區相關的支持增長極:芒街(廣寧); 友誼關Dong Dang (Lang Son); 老蔡(Lao Cai)、老寶(Quang Tri); Moc Bai (西寧)…

到2030年,全國城鎮化率達到53.2%左右;力爭達到人均居住面積30㎡。